巴芘小说网 > 科幻小说 >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[历史直播] > 第 35 章 明末农民起义12
[如果是一开始明朝只是试探着支援一下朝鲜的话,那么平壤输了之后大明就开始认真了。
当时恰好李如松平定了之前说过的哱拜叛乱,于是朝廷任命他为总理蓟辽、保定、山东军务,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,让他的两个两个弟弟李如柏李如海为副总兵。李如松统合了辽东各兵镇约四万的兵力,其中还包括了三千戚家军,开赴朝鲜。
--对,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在抵御东南沿海的倭寇后就被调到山海关这边了,后来还发生了讨薪惨剧,这个我们后面再讲。]
朱元璋听着天幕上讲解的具体军事部署,不由得皱起眉头。
这李如松就这么厉害?还要等他在西北平叛完了之后立马调回东北?
而且让他的两个弟弟来当副总兵,那不就是个妥妥的“李家军”么?就如同北宋那些世代将门一般。
虽然他划了军户,让他们世代从军,但军队的把控还是需要握在皇帝的手里的,因此对于喜欢大权独揽的他而言,一听到这种情况,就开始本能的警觉起来。
是了,天幕说卫所兵早就溃烂,打仗全靠募兵,尤其精锐都是将领的家丁。
唉,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让他老朱能怎么办?都怪他那些不肖子孙,把他的政策败坏成这样,哼。
算了,回头还是和老徐他们好好商量商量吧。
不肖子孙也是他老朱的骨血。
[值得一提的是,在明廷动员辽东,准备增兵的时候,我们大明的都督佥事、龙虎将军,建州女真大汗,日后的大清太.祖努尔哈赤,在向明朝朝贡马匹贸易后,派使臣去朝鲜,说愿意出兵援助朝鲜。
朝鲜国王和大臣商量一番后,非常礼貌的表示:婉拒了哈。
因为当时日军打的上头,已经越过了半岛的边境线,打败了海西女真二十多营,所以朝鲜君臣觉得,努尔哈赤是找借口去吞并海西女真,不会真的来半岛帮忙。
也可以从侧面看出,建奴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慢慢崛起,意图统一整个女真部落了。]
朱棣面沉如水,总算搞清楚他大明是被谁亡国的了。
竟然是听都没怎么听过的一个小部落!
这二百年真是沧海桑田呐。
不过因为从他有记忆起,他们一家子就在和蒙古打仗,所以他对于蒙古的历史了解的颇为详细。
他记得,成吉思汗一开始也是像金朝称臣纳贡,甚至帮金朝出兵平叛的。然而成吉思汗通过各种合纵连横的结盟、讨伐、吞并,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统一蒙古高原,等金朝那坠入中原花花世界,早已腐朽的朝廷反应过来时,已经无力制服这头猛虎了。
没想到他的子孙竟然没有吸取教训,也走了这条老路。
简直没脸见祖宗。
[李如松确实是当世名将,而且虽然土木堡之后神机营雄风不再,但大明怎么说生产力和科技还是碾压周边国家的。
因此李
如松一波兵线压上去,数百门火炮跟不要钱似的洗地,一下子就把朝鲜日本给镇住了,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拿下了平壤。
朝鲜的史书记载是这样的:“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,而声声各闻,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,犯之无不焦烂。”]
朱棣欣慰的点头:自然该如此!若是他的神机营没被败家鳖孙被糟蹋了,那肯定更厉害!
秦始皇真的很馋。
十年前他让方士去研究炸炉之事,虽然有了一些成果,但不知为何威力远远不够,也不是天幕上那般一颗颗黑色的药粒,而且因那炮筒只能用昂贵的青铜,而做不出来铁质。因此只能作为辅助,还不够成为战略利器。
所以他现在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天幕上百炮轰城的画面。
[平壤一战,明军击败小西行长守城的一万多人,自身阵亡790人,而日军则损失了九千多,是一场碾压性的大捷。
拿下平壤后,又接连收复开城、汉城--也就是今天韩国的首都首尔,一路势如破竹,最终在一个叫碧蹄馆的地方遭遇了日本大军的堵截。]
[朝鲜的内政真的很拉胯,就算明军拿下平壤,后续大军的补给依然很费劲,而且当时他们半岛上还瘟疫横行,因此李如松打算速战速决,战线拉的很长,在碧蹄馆的仅为前锋,不到五千人。
也因为李如松的轻率进军,导致这部前锋被大量日军包围,几乎陷于死地。]
李世民倒不是很担心,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打仗,也经常仗着一手神射,只带少量精锐去冲阵或侦查,这李如松既然是名将,还有火炮,应该不会输吧?
[双方激战半晌,李如松亲自断后,明军成功突围后撤,但损失也不小,所以这一场,到底还是明军输了。]
&n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sp;李世民:……行吧。
[此后明军一直和日军在朝鲜的南部四道反复拉锯。
而在海上,朝鲜水军的表现比陆军要好的多,因为全靠李舜臣在撑着。
李舜臣确实表现优异,数次击败了日本水军,毫无疑问的是朝鲜的民族英雄。但咱凭良心说,朝鲜能收复失地不至于亡国,靠的都是大明吧?
现在韩国人一味的谁李舜臣,可以淡化甚至抹掉中国明朝对朝鲜的救命之恩,甚至把李舜臣和拿破仑相提并列。
我只能说:emmmmm……呸,不要脸。]
朱元璋等君王都暗暗纳罕:这个拿破仑是谁?听名字似乎不是国人,难道又是个外夷?
听上去是个名将,不知比韩白卫霍如何?
[丰臣秀吉为他的狂妄付出了代价,他现在已经不敢想什么拿朝鲜当跳板,去侵略大陆了,他只想如何体面的结束展示,保住现有的成果。
于是,大明派出了使者,去和日本洽谈。]
朱棣心想:到底是国力下降了,要是发生在现在,朕就绝不何谈,一定打到倭国老家去!
[日本方面提出了七个条件:
一、远嫁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

二、发展明日贸易;
三、明、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;
四、京城及北部四道归还朝鲜,南部四道割让于日本;
五、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;
六、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;
七、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。]
朱棣勃然大怒,呵骂道:“倭国这是在放什么狗屁,难道他以为还能和倭皇明平起平坐么?看来这李如松的火炮还不够猛,没把他们轰清醒!”
朱高炽虽然也很生气,但还是劝了一句:“谈判嘛,漫天要价,就地还钱,很正常。反正我大明又不可能答应。”
朱棣横了他一眼:“就是因为你太体谅他们,他们才敢如此蹬鼻子上脸!对待那些官绅也一样,要意志坚定,不能手软!不然他们只会觉得你好糊弄,最后给你仁这么一个庙号,不过就是感谢你纵容他们!”
朱高炽现在真想给自己一嘴巴,让自己非要说话,又无辜被骂了一句!
天幕根本没怎么说过他当皇帝的为政举措,反而是提到了仁宣之治,怎么父皇就认定了他是被文官愚弄的庸君呢!
[我只能说日本这是在想屁吃,就这第一条大明就不可能答应。
明朝自开国以来,就不议和不纳贡不和亲。]
朱元璋:没错!我大明就是这么有骨气!
[号称是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”当然还有后半句:开局一个碗,结局一根绳,嘻嘻。]
秦始皇嘴角擒出一丝笑意来,这天幕,当真促狭。
开国之君是流民和尚出身,末代帝王自缢殉国,倒是很贴切。
[明朝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,他们还是非常守旧的朝贡思想,只拿日本当成普通不听话的藩国对待,所以提了三点要求:
一、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;
二、只册封而不准求贡;
三、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。
因为明朝推崇程朱理学,崇尚以礼治国,所以对待这些外藩小国都非常友好。哪怕有时候自己的实际利益受损,也为了所谓的天.朝上国的体面在坚持出血。
所以当时的藩属国非常愿意来明朝进贡,因为随便拿点什么破烂土特产以小国小部落的名义来进贡,都能得到大明价值数倍的回赐。
因此有的商人甚至冒充南洋小国的名义,一年来好几回。
之前讲过的瓦剌的也先,就来过。他还虚报使者人数,多报了好几千--因为明朝按人头给钱。
搞得连王振都生气了:你是不是觉得咱家像不会数数的傻子?
没给钱直接让他们走了,也是土木堡的一个伏笔。
这种事情很多,即使明朝后来限制朝贡的次数和时间,大家还是乐此不疲的来挖墙角。
大明在这方面,真的活像个冤大头。]
朱元璋:知道了,别骂了,朕以后一定好好教育子孙。
朱棣则是想起了自己以后派舰队下西洋的事情,看来下西洋不能一味送东西,得多捞点回来。
朝贡政策也得改改,不能让后世的人笑话我们!!